2020年即將開啟,讓我們回到十年前,現代陶藝在中國的發展初期,去看看景德鎮第三屆當代國際陶藝展,看不同、看其中作品要表達的內涵↓↓↓
發布日期:2019-12-24
話說平安夜和圣誕節快到了,雖然它是西方的節日,但隨著中外文化的交融,它們已成為國人的狂歡日之一,那份萬眾期待的氛圍就足夠讓你欣喜不已了。 沒錯,今天百陶君繼續分享100例與圣誕相關的陶瓷素材。
發布日期:2019-12-23
Evi Louka,70后,希臘雅典Urban Pottery公司(工作室)主理人、設計師兼首席陶藝師。她主導設計和制作的陶瓷器物,看似信手涂鴉,卻實用又漂亮。 粘土和釉料有著無窮的魔力,將其制作成陶瓷,能夠捕捉每一個轉瞬即逝的美感,而這種形式,讓Louka欣喜地看到抽象的形狀被帶到生活中來。
發布日期:2019-12-20
吳震、謝曼倫伉儷既是當代紫砂繼承與發展的見證人,亦是砂藝中堅的杰出者,他們共同經歷了一個后來陶者很難再經歷的特殊時代、特殊學習環境和成長過程。 他們在陶藝創作生涯中單獨或合作完成了許多優秀作品,屢獲殊榮,高超的技藝,準確的藝術表現力,為當今紫砂鑒賞與茶文化生活增添了光彩,他們的創作心路歷程值得我們后來者尊敬和學習。
發布日期:2019-12-18
宜興紫砂為茶而生、因茶而興,傳統紫砂器經年不朽,方、圓、花、筋紋不一而足,但藝術是沒有高下之分的,越來越多的年輕藝術家,在經典傳統壺型的基礎上加以創新演變,制成了具有現代氣息的紫砂茶器↓↓↓
發布日期:2019-12-10
沒有金鋼鉆,別攬瓷器活。這句俗語源自傳統工藝——瓷器修復里面的鋦瓷。 鋦瓷,就是將破碎、開裂、殘缺的瓷器(瓷片)用鋦釘拼接起來,使其恢復原樣,既能恢復使用,又有觀賞價值。這是中國最古老的瓷器修復工藝,始于宋代。
發布日期:2019-12-09
這一期,百陶君想給大家分享一本超級好書,來自英國陶藝家賈克奎·阿特金的《陶藝徒手成型技法》,作者以大量詳實的圖片,帶領我們進入手作的世界↓↓↓
發布日期:2019-12-03
陶藝家︱Alberto Bustos:從他的作品里,我看到了萬物生長
現代陶藝跳脫出傳統陶藝的功用主義屬性,藝術家們以多元的呈現形式讓粘土有了不一樣的靈魂和外殼,其中有相對無用的,倘若讓“無用”的作品發揮有用的價值,那也是了不起的! 西班牙陶藝家Alberto Bustos的作品就屬于這一類,看似“凌亂且沒有意義”,但卻能讓人們從中感觸到萬物頑強生長的氣息。
發布日期:2019-11-30